![]() |
Calculations for molecular 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 a guide to mathematics in the laboratory = 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中的计算 : 实验室数学指南 / Frank H. Stephenson. -- 2nd ed. -- Beijing : Science press, 2011. – (58.178056 /S836 /2nd ed.(R)) |
Contents
目 录<br>
第一章科学计数法与公制前缀
引言
1.1有效数字
1.1.1在计算中有效数字的四舍五人
1.2指数和科学计数法
1.2.1用科学计数法计数
1.2.2科学计数法与十进制计数法之间的转换
1.2.3科学计数法中加法和减法的表达
1.2.4科学计数法中乘法和除法的表达
1.3公制前缀
1.3.1转换因子和消去项
小结
第二章溶液、混合液和培养基
引言
2.1稀释计算——一般方法
2.2用x因子浓缩
2.3配制百分比浓度溶液
2.4稀释百分比浓度溶液
2.5摩尔和分子量的定义
.2.5.1摩尔浓度
2.5.2在有含水化合物的水中配制摩尔溶液
2.5.3稀释摩尔溶液
2.5.4将摩尔浓度转换成百分比
2.5.5将百分比转换成摩尔浓度
2.6当量浓度
2.7ph
2.8pka和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小结
第三章细胞生长
3.1细菌生长曲线
3.1.1取样数据
3.2控制细胞浓度
3.3在线性图中绘制od550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4在线性图中绘制od550的对数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4.1对数
3.4.2样品od550转换成对数值
3.4.3绘制od550的对数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5绘制细胞浓度的对数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5.1确定对数值
3.6计算世代时间
3.6.1斜率与细胞生长常数
3.6.2世代时间
3.7在半对数坐标系中绘制细胞生长数据曲线
3.7.1在半对数坐标系中绘制od550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7.2根据od550随时间变化的牛对数曲线估算世代时间
3.8在半对数坐标系中绘制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9根据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半对数曲线直接估算世代时间
3.10在半对数坐标系中绘制细胞密度与od550的曲线
3.11波动试验
3.1l1波动试验的例子
3.11.2方差
3.12突变率的计算
3.12.1泊松分布
3.12.2利用泊松分布计算突变率
3。12.3根据波动试验数据利用绘图法计算突变率
3.12.4采用涂板法确定突变率
3.13血球计数法测定细胞浓度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噬菌体
引言
4.1感染的多重性
4.2概率和感染多重性
4.3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4.4噬菌体稀释
4.5裂解量的测定
小结
第五章核酸定量测定
5.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含量
5.2测定双链dna的浓度
5.2.1利用吸光度和消光系数计算双链dna的浓度
5.2.2利用picogreen测定dna浓度
5.3测定单链dna分子的浓度
5.3.1用/μg/ml表示单链dna的浓度
5.3.2用pmol~/μl测定大分子量单链dna的浓度
5.3.3用mm表示单链dna的浓度
5.4寡核苷酸定量
5.4.1光学密度(od)单位
5.4.2用/μg/ml表示寡核苷酸浓度
5.4.3用pmol/μl表示寡核苷酸浓度
5.5rna浓度的测定
5.6分子量、摩尔浓度和核酸片段的长度
5.7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eb染色)测定dna浓度
小结
第六章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核酸
引言
6.1放射,睦单位一居里(ci)
6.2估算质粒的拷贝数
6.3用缺口平移法标记dna
6.3.1缺口平移法确定放射性标记的标记率
6.3.2计算缺口平移产物的特定放射量
6.4随机引物标记dna
6.4.1随机引物标记——标记率
6.4.2随机引物标记——计算理论产量
6.4.3随机引物标记——计算实际产量
6.4.4随机引物标记——计算产物的比活性
6.5用末端转移酶标记3'端
6.5.1用末端转移酶标记3'端——标记率
6.5.2用末端转移酶标记3'端——产物的比活性
6.6互补dna(cdna)合成
6.6.1第一链cdna合成
6.6.2第二链cdna合成
6.7同聚物加尾
6.8体外转录
小结
第七章寡核苷酸合成
引言
7.1合成产量
7.2用dmt cation assay计算阶段产量和总产量
7.2.1总产量
7.2.2阶段产量
7.3每——步反应中碱基所增力口的核苷的微摩尔量
小结
第八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引言
8.1模板与扩增
8.2指数扩增
8.3pcr效率
8.4计算靶序列的tm值
8.5引物值
8.6引物tm值
8.6.1基于盐浓度、g/c含量和dna长度计算tm值
8.6.2基于最近邻相互作用计算tm值
8.7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s)
8.8dna聚合酶
8.8.1计算dna聚合酶的误差率
8.9定量pcr
小结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第九章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pcr)
引言
9.1实时pcr的阶段
9.2控制
9.3用探针法检验绝对定量
9.3.1准备标准
9.3.2基于基因拷贝数准备量化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标准曲线
9.3.3标准曲线
9.3.4标准方差
9.3.5线性回归和标准曲线
9.4扩增效率
9.5计算基因表达
9.6相对量化-△△ct方法
9.6.12-△△ct方法——确定内参
9.6.22-△△ct方法——扩增效率
9.6.32-△△ct方法——是受实验处理影响的参考基因?
9.7相对标准曲线方法
9.7.1相对定量的标准曲线方法
9.8通过反应动力学相对定量
9.9相对定量的及r0方法
9.10pfaffl模型
小结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第十章dna重组
引言
10.1限制,陛核酸内切酶
10.1.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点频率
10.2计算酶切片段末端量
10.2.1多酶切的片段末端量
10.3连接
10.3.1利用入—衍生载体连接
10.3.2重组入基因组的组装
10.3.3利用质粒载体连接
10.3.4转化效应
10.4基因组文库——你需要多少克隆?
10.5cdna文库——多少克隆足以构成文库?
10.6表达文库
10.7用dna探针杂交筛选重组文库
10.7.1寡核苷酸探针
10.7.2杂交条件
10.7.3利用双链dna探针杂交
10.8利用凝胶电泳确定dna片段大小
10.9利用bal31核酸酶嵌套切除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蛋白质
引言
11.1由蛋白质序列计算蛋白质分子量
11.2用280nm吸收值测定蛋白质含量
11.3利用吸收系数和消光系数估算蛋白质浓度
11.3.1吸收系数与摩尔消光系数之间的联系
11.3.2确定蛋白质消光系数
11.4mg/ml浓度与摩尔浓度之间的联系
11.5用280nm吸收值测定有dna污染的蛋白质浓度
11.6用205nm吸收值测定蛋白质浓度
11.7用205nm吸收值测定有dna污染的蛋白质浓度
11.8用比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bradford分析
11.9β-半乳糖苷酶应用于启动子活性和基因表达
11.9.1在细胞培养中检测β-半乳糖苷酶
11.9.2比活性
11.9.3分析纯化提取物中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
11.10薄层色谱法(tlc)和保留因子(rf)
11.11凝胶过滤法估算蛋白质分子量
11.12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检测
11.12.1计算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分子
11.13在报告分析中使用荧光素酶
11.14体外翻译——测定氨基酸整合率
11.15蛋白质的等电位点(pi)
小结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第十二章离心法
引言
12.1相对离心力(g)
12.1.1g与rpm的转换
12.1.2用列线图计算g和rpm
12.2计算沉降时间
小结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第十三章法医学和父子关系
引言
13.1等位基因与基因型
13.1.1计算基因型频率
13.1.2计算等位基因频率
13.2hardy-weinberg方程与期望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3.3卡方检验(x2检验):观测值与期望值的比较
13.3.1样本方差
13.3.2样本标准差
13.4pi:包含力
13.5pd:分辨力
13.6dna分型和加权平均
13.7乘法法则
13.8父权指数
13.8.1当母系基因型未知时计算父权指数(pi)
13.8.2组合父权指数(cpi)
小结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附录a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