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药用薯蓣资源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编写.——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06.—(63.352/5062) |
Contents
目 录<br>
序<br> 前言
第1章 四川薯蓣资源调查研究 1
1.1 四川薯蓣资源调查任务的来源及调查队的组成l
1.2 薯蓣资源的调查方法2
1.3 四川薯蓣属根茎组植物的种类分布2
1.3.1 穿龙薯蓣3
1.3.2 柴黄姜3
1.3.3 盾叶薯蓣3
1.3.4 小花盾叶薯蓣5
1.3.5 黄山药5
1.3.6 三角叶薯蓣6
1.3.7 3/..蕊薯蓣7
1.3.8 蜀葵叶薯蓣8
1.3.9 Ill革薜8
1.4 四川薯蓣属根茎组植物的地理分区8
1.4.1 盆tgN(包括盆地边缘山地)9
1.4.2 川西南横断山区9
1.5 四川薯蓣属根茎组植物的薯蓣皂苷元含量及纯度鉴定9
1.6 四川薯蓣属根茎组植物的蕴藏量 lO
1.7 四川薯蓣属根茎组植物的系统发育分析 l l
1.8 四川薯蓣资源调查是大协作的成果 12
1.9 薯蓣属根茎组植物的细胞学资料 13
1.10 又蕊薯蓣6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及等位酶研究14
1.10.1 材料和方法15
1.10.2 结果和分析16
1.10.3 讨论 18
1.10.4 小结19
1.1l 结语19
参考文献20
第2章 中国主要药用薯蓣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22
2.1 穿龙薯蓣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鉴定 22
2.1.1 结晶Da-I 23
2.1.2 结晶Db—II23
2.1.3 结晶Dc—III23
2.1.4 穿龙薯蓣中的新化合物 25
2.2 黄山药中水难溶性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鉴定 27
2.2.1 黄山药中水难溶性成分Dp-b结构鉴定27
2.2.2 黄山药中水难溶性成分Dp-c结构鉴定27
2.2.3 黄山药中水难溶性成分Dp-1结构鉴定27
2.2.4 黄山药中水难溶性成分Dp-3结构鉴定27
2.2.5 黄山药中水难溶性成分Dp-4结构鉴定28
2. 3 黄山药中水溶性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鉴定 29
2.3.1 黄山药甾体皂苷的提取、分离流程(见图2-10) 30
2.3.2 黄山药甾体皂苷Dp-A、Dp-E、Dp-F的分离 30
2.3.3 黄山药甾体皂苷Dp-A、Dp-E、Dp-F的理化及图谱数据 30
2.3.4 黄山药甾体皂苷Dp-A、Dp-E、Dp-F的结构鉴定 30
2. 4 盾叶薯蓣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鉴定 32
2.4.1 盾晶I的鉴定 32
2.4.2 盾晶II的鉴定 33
2.4.3 盾晶III的鉴定 33
2.4.4 盾晶IV的鉴定34
2.5 小花盾叶薯蓣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鉴定 34
2.5.1 皂苷I的鉴定 34
2.5.2 皂苷II的鉴定 34
2.5.3 皂苷III的鉴定35
2.5.4 皂苷Ⅳ的鉴定35
2.6 又蕊薯蓣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鉴定 36
2.6.1 叉蕊皂苷I36
2.6.2 叉蕊皂苷II 36
2.6.3 叉蕊皂苷III 36
2.6.4 又蕊皂苷Ⅳ38
2.7 结语 39
参考文献39
第3章 药用薯蓣植物的引种驯化栽培试验和规模化农业栽培示范40
3.1 药用薯蓣植物引种驯化、栽培试验和规模化种植概况 40
3.1.1 国外药用薯蓣植物引种和规模化栽培概况 40
3.1.2 国内药用薯蓣植物引种试验和规模化栽培概况 4l
3.2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薯蓣引种栽培试验和规模化农业栽培示范 42
3.2.1 药用薯蓣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 42
3.2.2 盾叶薯蓣、小花盾叶薯蓣的引种驯化试验和农业栽培示范 42
3.2.3 黄山药引种栽培试验 48
3.2.4 我国几种主要药用薯蓣植物的规模化农业栽培试验示范 56
3.2.5 薯蓣的有性种子繁殖 63
3.2.6 穿龙薯蓣优化种植生产管理规范条例(GAP SOP) 67
3.2.7 穿龙薯蓣的DNA指纹图谱鉴定77
3.2.8 黄山药规范化种植与种植基地建设示范 79
3.3 薯蓣栽培技术在全国推广 84
3.4 结语 85
参考文献86
第4章 薯蓣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88
4.1 目的意义 88
4.2 国外研究动态 89
4.3 国内研究动态 89
4.4 薯蓣植物组织培养 90
4.4.1 黄山药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90
4.4.2 菊叶薯蓣无菌短枝扦插繁殖技术 9l
4.5 薯蓣植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技术 91
4.5.1 盾叶薯蓣愈伤组织扩大培养技术 92
4.5.2高含量薯蓣皂素植株的细胞克隆 93
4.6 盾叶薯蓣细胞培养毛状根的诱导 97
4.7 结语 97
参考文献98
第5章 薯蓣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 99
5.1 预发酵生产薯蓣皂素新工艺研究100
5.2 穿龙薯蓣总皂苷水解条件的优化研究100
5.2.1 实验方法101
5.2.2 实验结果102
5.2.3 讨论 103
5. 3 薯蓣酸水解滤液(薯蓣淀粉已水解成糖)发酵产乙醇试验 103
5.4 薯蓣酒糟发酵生产饲料菌蛋白104
5.5 薯蓣产氢的研究104
5.5.1 产氢细菌的分离鉴定研究104
5.5.2 薯蓣厌氧发酵产氢及提取皂素的研究106
5.6 薯蓣霉变对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及质量的影响研究110
5.7 薯蓣皂素生产新工艺在全国推广111
5.8 结语 112
参考文献 112
第6章 薯蓣甾体皂苷药物的研究114
6.1 引言114
6.2 穿龙薯蓣及其“穿龙冠心宁”药物的研究114
6.2.1 前苏联对穿龙薯蓣的研究114
6.2.2 “穿龙冠心宁片”及“川生冠心灵胶囊”的生产工艺流程115
6.2.3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产“川生冠心灵胶囊”产生的效益116
6.2.4 “穿龙冠心宁”生产工艺改革的研究117
6.2.5 “穿龙冠心宁”药物的急性毒性研究117
6.2.6 “穿龙冠心宁”的药效学研究117
6.2.7 “穿龙冠心宁”的临床研究120
6. 3 黄山药及其“地奥心血康”药物的研究121
6.3.1 “地奥心血康”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121
6.3.2 “地奥心血康”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121
6.3.3 “地奥心血康”制备工艺的研究126
6.3.4 薯蓣甾体皂苷的毒性试验及安全性评价127
6.3.5 黄山药总皂苷药效学研究134
6.3.6 “地奥心血康”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159
6.3.7 “地奥心血康”的临床研究160
6.4 “地奥心血康”剂型改革的研究164
6.4.1 “地奥心血康”片剂、口服液、颗粒剂研究164
6.4.2 “地奥心血康”滴丸研究164
6.4.3 “地奥心血康”软胶囊研究165
6.5 “地奥心血康”复方和单体研究165
6.5.1 不同复方配伍的研究165
6.5.2 “地奥心血康”单一成分(伪原薯蓣皂苷)的研究 166
6.6 扩大“地奥心血康”原料药来源的研究166
6.6.1 选题的目的和依据166
6.6.2 制备工艺167
6.6.3 黄山药与穿龙薯蓣化学成分对比研究167
6.6.4 急性毒性研究比较167
6.6.5 主要药效学研究比较168
6.7 薯蓣科植物淮山药的生物活性研究169
6.8 黄山药中水难溶性甾体皂苷成分的药理研究169
6.9 又蕊薯蓣和三角叶薯蓣的生物活性研究169
6.9.1 抗心肌缺血作用170
6.9.2 叉蕊薯蓣对心肌梗死指数、血清酶和LPO的影响170
6.9.3 结论171
6.10 薯蓣皂苷元衍生物的研究172
6.10.1 薯蓣皂苷元丁二酸单酯氨基酸盐的合成及其动物实验——薯蓣皂苷元衍生物的研究I 172
6.10.2 薯蓣皂苷元氨基酸酯的合成及其动物实验——薯蓣皂苷元衍生物的研究Ⅱ 174
6.11 黄山药和穿龙薯蓣甾体总皂苷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理研究 176
6.11.1 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 176
6.11.2 钙拈抗作用 177
6.11.3 保护心肌细胞 177
6.11.4 微量元素对心肌细胞的影响 178
6.11.5 抑制血小板功能及代谢的影响 178
6.11.6 调血脂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179
6.11.7 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 179
6.11.8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地奥心血康”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理 179
6.12 科技人员成建制转入产业化开发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181
6.13 结语 183
参考文献 185
第7章 薯蓣甾体激素药物合成中的微生物转化研究189
7.1 背景189
7.2 微生物法转化大力补(Dianab01)的研究190
7.2.1 转化条件191
7.2.2 30 L罐试验193
7.2.3 脱氢酶活力测定和脱氢终点的测定方法194
7.2.4 提取结晶194
7.2.5 产物鉴定195
7.2.6 带甲基睾丸素非纯品的分离纯制195
7.2.7 大力补的抗辐射效果及其在蚕业方面的应用196
7.2.8 讨论 196
7.3 倍他米松中间体格式物微生物脱氢的研究196
7.3.1 菌种的筛选197
7.3.2 发酵条件对脱氢的影响198
7.3.3 产品的提取与鉴定201
7.3.4 300 L罐试验 202
7.3.5 讨论 203
7.4 在四川推广倍他米松合成工艺203
7.5 甾体c环碳1l位的羟基化 204
7.5.1 lla-羟基化204
7.5.2 11伊羟基化204
7.6结语205
参考文献 205
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