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书资源
新书资源(2014年12月)

森林遗传学 = Forest genetics / (美)T.L.怀特, (美)W.T.亚当斯, (美)D.B.尼尔编著 ; 崔建国,李火根主译.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13. – (68.252 /9124)

Contents

        目 录<br>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森林遗传学——概念、范围、历史和重要性(1)<br>    世界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分布范围及重要性(1)<br>    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人工林的作用(2)<br>    林木变异的概念及来源(5)<br>    森林遗传学的过去与未来(9)<br>    为什么要学习森林遗传学?(12)<br>    第1部分基 本 原 理<br>    第2章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组组织、基因结构和调控(17)<br>    基因组组成(17)<br>    基因结构和调控(26)<br>    本章提要和结论(32)<br>    第3章传递遗传学——染色体、重组和连锁(34)<br>    孟德尔遗传学(34)<br>    染色体的传递与遗传(39)<br>    孟德尔定律的扩展(43)<br>    本章提要和结论(49)<br>    第4章遗传标记——形态、生化和分子标记(50)<br>    遗传标记的应用及特点(50)<br>    形态标记(50)<br>    生化标记(51)<br>    分子标记(53)<br>    本章提要和结论(68)<br>    第5章群体遗传学——基因频率、近交及进化动力(69)<br>    群体遗传组成的量化(69)<br>    交配系统和近交(75)<br>    改变等位基因频率的动力(85)<br>    进化力量的联合效应(97)<br>    本章提要和结论(98)<br>    第6章数量遗传——多基因性状、遗传率与遗传相关(101)<br>    多基因性状的特点与研究方法(101)<br>    亲本及后代的表型模型(104)<br>    遗传方差与遗传率(109)<br>    遗传相关(115)<br>    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119)<br>    遗传参数估算(123)<br>    本章提要和结论(129)<br>    第2部分林木天然群体的遗传变异<br>    第7章居群内变异——遗传多样性、交配系统和林分结构(133)<br>    遗传变异的量化(133)<br>    林木的遗传多样性(138)<br>    促进居群内遗传多样性的因素(142)<br>    林木交配系统动态(155)<br>    居群内遗传的空间和时间结构(160)<br>    群落内遗传多样性的实际意义(164)<br>    本章提要和结论(165)<br>    第8章地理变异——小种、渐变群及生态型(167)<br>    森林遗传学与地理变异有关的概念与定义(167)<br>    研究地理变异的试验方法(173)<br>    林木地理变异模式(181)<br>    地理变异对种子调拨的启示(195)<br>    本章提要和结论(202)<br>    第9章进化遗传学——趋异、物种形成和杂交(204)<br>    趋异、物种形成和杂交(204)<br>    进化史和系统发育(214)<br>    基因组进化的分子机制(225)<br>    协同进化(228)<br>    本章提要和结论(228)<br>    第10章基因保护——现地、异地和取样策略(230)<br>    遗传多样性面临的威胁(230)<br>    维护遗传多样性的策略(236)<br>    森林管理活动及基因多样性驯化的效果(246)<br>    本章提要和结论(249)<br>    第3部分树 木 改 良<br>    第11章树木改良项目——结构、概念和重要性(253)<br>    树木改良项目的范围和结构(253)<br>    树木改良项目的育种周期(255)<br>    树木改良项目的遗传增益和经济评价(262)<br>    本章提要和结论(267)<br>    第12章基本群体——种、杂种、种子产地与育种区(269)<br>    分类等级及其与人工造林有关的特点(269)<br>    为人工林计划选择树种、杂种和种子产地(280)<br>    为林木改良计划定义基本群体(287)<br>    本章提要和结论(291)<br>    第13章表型混合选择——遗传增益、性状选择和间接反应(292)<br>    一般概念及其在混合选择中的应用(292)<br>    预测混合选择的遗传增益(297)<br>    间接混合选择(304)<br>    多性状选择方法(307)<br>    本章提要和结论(313)<br>    第14章遗传测定——交配设计、田间设计和测定的实施(315)<br>    遗传测定的类型、目的和功能(316)<br>    交配设计(321)<br>    田间设计(332)<br>    测定的实施(343)<br>    本章提要和结论(347)<br>    第15章数据分析——混合模型、方差分量和育种值(349)<br>    数据分析前的基本步骤(351)<br>    线性统计模型(355)<br>    混合模型方法的概念及应用(362)<br>    选择指数:综合不同近亲和性状的信息(374)<br>    遗传试验中的空间变异和空间分析(380)<br>    本章提要和结论(386)<br>    第16章配置——自由授粉品种、全同胞家系和无性系(388)<br>    满足近期种子需要的临时措施(389)<br>    种子园(392)<br>    家系林业(405)<br>    无性系林业(413)<br>    关于配置的遗传多样性考虑(417)<br>    本章提要和结论(419)<br>    第17章高世代育种策略——育种群体的大小、结构和管理(422)<br>    高世代育种策略的一般概念(423)<br>    育种群体大小(430)<br>    育种群体结构(435)<br>    高世代育种的交配设计(442)<br>    高世代选择(448)<br>    本章提要和结论(458)<br>    第4部分生 物 技 术<br>    第18章基因组学——基因发掘和功能分析(463)<br>    结构基因组学(463)<br>    功能基因组学(472)<br>    比较基因组学(484)<br>    生物信息学和数据库(486)<br>    本章提要和结论(487)<br>    第19章标记辅助选择与育种——间接选择、直接选择与育种应用(488)<br>    标记辅助选择(MAS)的概念(488)<br>    基于标记与QTL连锁的间接选择(492)<br>    基于目标性状编码基因的直接选择(495)<br>    标记辅助育种(496)<br>    本章提要和结论(503)<br>    第20章基因工程——目标性状、转化和植株再生(505)<br>    基因工程的目标性状(505)<br>    基因转移方法(506)<br>    载体设计和选择标记(510)<br>    植株再生方法(511)<br>    基因工程在林木中的应用(513)<br>    转基因表达和稳定性(517)<br>    商业化、管理和生物安全(518)<br>    本章提要和结论(520)<br>    参考文献(523)<br>    索引(591)<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