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书资源
新书资源(2011年11月)

实验室生物安全 / 徐涛主编 ; 车凤翔,董先智,都培双副主编.——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 (58.1052/2835)

Contents

    目 录<br>    
    第一章 导论1
     1.1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产生与发展2
     1.1.1 萌芽期(1826年—1949年) 2
     1.1.2 形成期(1949年—1983年) 3
     1.1.3 成熟期(1984年—2004年) 4
     1.1.4 繁荣期(2004年— ) 5
     1.2 实验室感染的主要原因及其控制5
     1.2.1 实验室微生物气溶胶的种类6
     1.2.2 实验室生物气溶胶的产生6
     1.2.3 实验室空气传播与感染的控制8
     1.3 生物安全事件发生及管理的基本特点11
     1.3.1 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具有概率性12
     1.3.2 生物安全事件的危害具有公共性12
     1.3.3 生物安全事件的后果具有严重性13
     1.3.4 生物安全的管理具有强制性13
     1.4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14
     1.4.1 遵守操作规程和奖惩制度14
     1.4.2 实行分级管理与准入制度15
     1.4.3 全面落实一线科研人员的培训15
     1.5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基本理念16
     1.5.1 坚持预防为主和科学管理的基本理念16
     1.5.2 坚持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17
     参考文献17
    第二章 致病微生物实验室的个人防护19
     2.1 个人防护的总体要求20
     2.2 实验室个人防护的部位及其装备21
     2.2.1 手臂防护22
     2.2.2 头面部防护22
     2.2.3 呼吸道防护23
     2.2.4 躯体和下肢的防护24
     2.3 各种安全等级实验室的个人防护25
     2.3.1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25
     2.3.2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26
     2.3.3 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27
     2.3.4 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29
     参考文献30
    第三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32
     3.1 生物安全柜(BSC)33
     3.1.1 I级生物安全柜(BSC—I)35
     3.1.2 Ⅱ级A1型生物安全柜(ⅡA1)37
     3.1.3 Ⅱ级A2型生物安全柜(ⅡA2)38
     3.1.4 Ⅱ级B1型生物安全柜(ⅡB1)39
     3.1.5 Ⅱ级B2型生物安全柜(ⅡB2)40
     3.1.6 Ⅲ级生物安全柜(BSC—Ⅲ)4l
     3.1.7 生物安全柜的安装和管道连接43
     3.1.8 生物安全柜的操作规范44
     3.1.9 生物安全柜的保养维护46
     3.2 其他物理防护设备49
     3.2.1 负压安全罩49
     3.2.2 动物隔离器49
     3.2.3 传递隔离器49
     3.2.4 安全解剖台50
     3.2.5压力蒸汽灭菌器50
     3.3 各级实验室物理防护设备的配置和选型51
     3.3.1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51
     3.3.2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51
     3.3.3 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52
     3.3.4 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53
     参考文献53
    第四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施55
     4.1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一1)58
     4.2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一2)61
     4.3 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一3)62
     4.4 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一4)65
     4.5 生物危险标志及其使用69
     参考文献71
    第五章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和设施要求73
     5.1 动物实验的风险73
     5.1.1 气溶胶74
     5.1.2 动物造成的损伤74
     5.1.3 动物的破坏和逃逸75
     5.2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规75
     5.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76
     5.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 76
     5.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77
     5.2.4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77
     5.2.5 《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77
     5.3 人畜共患病77
     5.3.1 人畜共患病的定义和范畴77
     5.3.2 人畜共患病对新发传染病的影响78
     5.3.3 环境变迁对人畜共患病的影响79
     5.3.4 常见的人畜共患病79
     5.3.5 人和动物实验室感染途径81
     5.4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84
     5.4.1 一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ABSL一1)85
     5.4.2 二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ABSL一2)85
     5.4.3 三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ABSL一3)85
     5.4.4 四级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ABSL一4)86
     5.4.5 动物实验室的特殊要求86
     参考文献88
    第六章 实验室应用电离辐射技术的放射安全90
     6.1 电离辐射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概述90
     6.1.1 核素示踪技术90
     6.1.2 超微量分析技术92
     6.1.3 放射性核素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94
     6.1.4 分子核医学94
     6.1.5 电离辐射技术的医学应用概要95
     6.2 有关放射性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97
     6.2.1 原子结构97
     6.2.2 放射性衰变100
     6.2.3 天然电离辐射源104
     6.2.4 人工电离辐射源104
     6.2.5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06
     6.3 电离辐射量与单位梗概109
     6.3.1 计量电离辐射的重要性109
     6.3.2 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109
     6.3.3 电离辐射的基本量及其单位110
     6.3.4 电离辐射防护剂量学中的量及其单位114
     6.4 放射防护与安全的法规和标准118
     6.4.1 放射防护与安全的宗旨和基本原则118
     6.4.2 我国的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体系框架122
     6.4.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br>     6.4.4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127
     6.4.5 我国政府各有关部委局颁发的部门规章129
     6.4.6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
     6.4.7 放射防护与安全的次级专项标准133
     6.5 非密封源放射工作场所的分级及要求137
     6.5.1 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放射危险分类137
     6.5.2 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141
     6.5.3 非密封源放射性实验室的分级142
     6.5.4 非密封源放射性实验室的基本要求143
     6.6 开放型放射性物质的安全操作147
     6.6.1 开放型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危险147
     6.6.2 内照射的放射防护要点149
     6.6.3 放射性物质的安全操作150
     6.6.4 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用品155
     6.6.5 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163
     6.7 放射性污染的清除和监测165
     6.7.1 放射性表面污染的控制水平166
     6.7.2 各类放射性表面污染的清除167
     6.7.3 体内放射性物质的阻断吸收与加速排出172
     6.7.4 与内照射相关的放射防护监测173
     6.8 放射性废物的管理179
     6.8.1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179
     6.8.2 一般放射性废物的处理180
     6.8.3 废旧放射源的管理182
     6.9 放射性事故的防范与应急预案183
     6.9.1 防范放射性事故的重要性183
     6.9.2 放射性事故的分级183
     6.9.3 放射性事故的处理原则185
     6.9.4 防范放射性事故的应急准备188
     6.10 结语190
     附录一 通用放射性核素衰变计算表192
     附录二 常用放射性核素主要参数表195
     参考文献211
    第七章 大型生物仪器的安全操作213
     7.1 生物安全操作的一般原则213
     7.2 流式细胞仪214
     7.2.1 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类型214
     7.2.2 流式细胞仪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216
     7.2.3 流式细胞仪的生物安全使用规范218
     7.2.4 生物样品的处理221
     7.3 电子显微镜223
     7.3.1 电子显微镜的基本类型223
     7.3.2 电子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225
     7.3.3 电子显微镜的安全使用规范226
     7.3.4 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过程中的安全规范227
     7.4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229
     7.4.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结构及类型229
     7.4.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230
     7.4.3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安全使用规范231
     7.4.4 生物样品的处理233
     7.5 蛋白质单晶x线衍射数据收集系统235
     7.5.1 蛋白质单晶X线衍射数据收集系统的基本组成235
     7.5.2 蛋白质单晶x线衍射数据收集系统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239
     7.5.3 蛋白质单晶x线衍射数据收集系统的安全使用规范239
     7.6 生物质谱240
     7.6.1 生物质谱仪的基本组成和类型240
     7.6.2 生物质谱仪的基本类型244
     7.6.3 生物质谱仪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244
     7.6.4 生物质谱仪的安全使用规范245
     7.6.5 生物样品处理的安全规范246
     7.7 核磁共振波谱仪247
     7.7.1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基本类型247
     7.7.2 核磁共振方法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248
     7.7.3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安全运行和使用250
     7.8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251
     7.8.1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的基本类型251
     7.8.2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252
     7.8.3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的安全使用规范253
     7.8.4 生物样品的处理254
     7.9原子力显微镜255
     7.9.1 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类型255
     7.9.2 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257
     7.9.3 原子力显微镜的安全使用规范261
     7.9.4 生物样品处理263
     7.10离心机263
     7.10.1 离心机的基本类型263
     7.10.2 离心机的安全使用规范和常见事故分析264
     7.11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检测仪266
     7.11.1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仪简介267
     7.11.2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仪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268
     7.11.3 蛋白质相互作用仪的安全使用规范269
     7.11.4 样品处理269
     7.12 离子通道研究仪器系统——膜片钳270
     7.12.1 膜片钳技术简介270
     7.12.2 膜片钳技术的各种模式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270
     7.12.3 膜片钳记录系统的电学噪声和机械震动噪声的消除271
     7.12.4 使用膜片钳仪器系统的注意事项272
     7.13 停留谱仪272
     7.13.1 停留谱仪的基本类型272
     7.13.2 停留谱仪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273
     7.13.3 停留谱仪的安全使用规范273
     7.13.4 生物样品处理274
     附录一 X X X X所实验风险评估表275
     附录二 X X X X所样品检测申请表278
     附录三 X X X X所样品检测审批表279
     附录四 X X X X所样品检测管理责任书280
     参考文献281
    第八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体系与预案282
     8.1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体系与预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82
     8.1.1 概述282
     8.1.2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要求282
     8.1.3 有关概念和定义283
     8.1.4 应急预案的作用283
     8.2 微生物实验室硬件意外故障应急预案284
     8.2.1 应急准备284
     8.2.2 应急物资储备285
     8.2.3 实验室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285
     8.3 意外事故的处理287
     8.3.1 菌(毒)外溢处理的一般原则287
     8.3.2 皮肤刺伤(破损)288
     8.3.3 感染性物质的食入288
     8.3.4 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289
     8.3.5 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的溢出289
     8.3.6 离心管发生破裂289
     8.3.7 发现相关症状290
     8.4 事故报告制度290
     8.4.1 事故等级划分建议290
     8.4.2 事故差错报告原则291
     8.4.3 实验室相关感染的记录291
     8.5 实验室相关感染的监测和预判292
     8.5.1 实验室相关感染292
     8.5.2 实验室感染的负面影响292
     8.5.3 实验室感染原因回顾和分析292
     参考文献297
    第九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298
     9.1 中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298
     9.1.1 概述298
     9.1.2 实验室管理组织体系298
     9.1.3 法制管理299
     9.1.4 政府管理300
     9.1.5 实验室单位管理302
     9.1.6 实验室人员责任302
     9.1.7 致病微生物的管理303
     9.2 管理制度304
     9.2.1 人员培训制度304
     9.2.2 实验室准入制度305
     9.2.3 安全计划审核、检查制度305
     9.2.4 标准操作规程(SOP)制度305
     9.2.5 高等级实验室批准制度305
     9.2.6 监督管理制度306
     9.2.7 实验室感染事故报告控制制度307
     9.3 人员管理309
     9.3.1 病原微生物工作人员的选录309
     9.3.2 工作人员培训和上岗310
     9.3.3 工作人员医疗监护311
     9.4 感染性材料的管理311
     9.4.1 病原微生物茵(毒)种库312
     9.4.2 感染性样本的采集(接收)和保管312
     9.4.3 感染性物质运输314
     9.4.4 感染性废物的处理316
     9.5 实验动物的管理318
     9.5.1 小型动物的管理318
     9.5.2 大型动物的管理319
     9.5.3 特大型动物的管理320
     9.6 实验室硬件管理321
     9.6.1 实验室设备管理321
     9.6.2 实验室设施管理323
     9.7 实验室软件管理326
     9.7.1 生物安全责任管理326
     9.7.2 生物安全防护管理327
     9.7.3 工作人员制度管理327
     9.7.4 标准操作程序管理327
     9.7.5 生物安全档案管理328
     9.7.6 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328
     9.7.7 生物安全评价管理328
     9.8 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329
     9.8.1 微生物标准操作329
     9.8.2 化学品标准操作330
     9.8.3 实验室仪器标准操作331
     9.8.4 标准操作规程(SOP)的写作334
     参考文献335
    词汇索引336